朝辞啊朝辞,将人心玩弄于鼓掌,当真是图谋深远。
还有,阿爹在之前的来信上只字未提兵权被收之事,应该是不想让自己担心吧。
许长歌眉间愁意浓烈,书信下文更是令她震惊:
京都流言四起,说萧瑜与扬州知州勾结,欲起兵谋反。
“谣言!谣言!”许长歌气得将书信揉作一团丢在地上。
挑拨萧玦与萧瑜对立,在两方交战时坐收渔翁之利,这是原书里朝辞的用计!
想来这谣言便是朝辞的手笔,他已经开始行动了。
可是两方若大动干戈,就不再只关乎皇室存亡,一朝百姓都会被卷入战火,成为朝辞夺权的工具。
不行,许长歌如今没了技能,又无权无势,只空有一身武功,根本无法扭转这样险峻的局面,她必须告诉阿祁和父王。
萧瑜书房。
“父王,您召孩儿过来所为何事?”
“皇城来信,让本王不日便启程回京述职。”萧瑜面色阴沉至极,手中紧紧捏着萧玦的诏令。
他知道,这次回京,便是萧玦为他定下的死期。
萧玦所行之事,萧瑜和萧延青已尽数知晓。
王府众人在扬州城落脚后不久,太监总管明德便来投奔,他将自己找到的昭皇崩逝时掌中紧攥的金线呈上,直接揭露昭皇之死是萧玦所为。
那日所有人的着装中,只有萧玦戴着的玉佩上有这种金线编制成的流苏。
除此之外,扬州城外的山匪也是萧玦安排的杀手。
那些山匪为刺杀萧瑜而来,不论刺杀成与不成,王府都会与扬州知州交恶。
毕竟刺杀发生在扬州地界,扬州城外山匪横行,知州有管治不力之责,萧玦料定萧瑜遭受刺杀后会问罪知州,从而让知州受冤而痛恨萧瑜。
这样,萧瑜在扬州便没有帮手,永远不会对自己的皇位造成威胁。
但萧玦没想到,萧瑜这么敏锐的察觉到这些山匪身份存疑,并靠着蛛丝马迹查到了他是幕后主使,因而萧瑜也没有开罪知州,他的一番谋划终是落了空。
萧延青望着萧瑜伟岸的背影,“那父王您作何打算?”
“本王若不去,那便是公然抗命,直接给了萧玦处置本王的由头,可本王若去了,那他势必会设伏,想尽一切办法让本王有去无回。所以,本王只有背水一战了。”
萧瑜漆黑的眸子冷的不像话,他实在没想到,他愿意放弃皇位去辅佐的是这样一个弑父夺权,昏庸无道,将百姓视若无物的乱臣贼子。
“朝中官员作何回应?”萧瑜转过头,眸中闪过一道凌厉的光,似要将什么人斩于目刃之下。
自从知道萧玦弑父之后,萧瑜便生出了将萧玦这德不配位之人拉下龙椅的想法,故而早就让萧延青暗里联络朝中不满萧玦的官员,让他们为他所用。
这正好顺了萧延青的心意,如此一来,他便能送安歌回家了。
“他们皆愿支持父王,在京都接应。”
早在之前王府众人下狱时,萧延青就让寒舟联系过这些官员,他们当时就愿意出兵救出萧瑜,再扶持萧瑜上位,只是还未等谋划落实,萧玦便将王府众人释放,而且萧瑜那时也并没有争权的想法。
如今萧瑜抛出了橄榄枝,加之明堂之上是这样一位断送大昭气运的君主,他们自然甘之如饴的追随萧瑜。
“如此便好,知州那边也愿协助本王出兵,既然萧玦想让本王回京,那本王便回。”
他会带着大军回京,将萧玦的诡计粉碎。
萧延青点点头,心中五味杂陈,不知是该为父王决心出兵而喜,还是为大计能否成功而忧,或是为安歌即将离去而心痛。
他当然想保安歌无恙,只要安歌回到她原来的世界,她就不用再承受剜心蚀骨之痛,就不会五感尽失而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