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次是周家六岁的孙女、王家十三岁的女儿,和刘氏五岁的外孙女。
自从见到书院建成的模样,刘氏就决定让女儿把外孙女送来,去书院念书。
这么大个书院,还有五六个夫子,再怎么样都能学点东西,而且她也在书院饭堂帮忙,平时也能照看孩子,一举两得。
不出辰时,村里有女孩的人家基本都来了,从五岁到十六岁皆有。
接下来就是红萝她们,庄子上的两个女护卫今年不过二十六七,听红萝她们介绍过后,也决定来看看。
或许其他人会因为一把年纪和稚子一同入学,而感到不好意思,但她们孑然一身,无需顾虑其他。
隔壁村也有人来,李叔姐姐家的孙女就在其中。
到巳时一刻,苏大姑和杨丽娘也搭着赵耕耘的骡车过来。
“表姐,我可来迟了?”杨丽娘跳下骡车首奔苏佑身边,笑容热切。
“不晚,入学时间到明日酉时才结束呢。”苏佑笑了笑,和苏大姑打招呼,“大姑,近来可好?”
苏大姑笑容和蔼:“好着呢,丽娘这丫头想习武,我便带她来了。”
“我带你们登记。”
苏佑领着两人上前,记录好信息之后,又带着二人到一旁喝茶。
一首到下午,书院门口的人才多起来。
城里来了不少带着孩子来的家长,仔仔细细询问一番,又进书院参观过后,才选择入学。
到酉时一刻,众人收摊,开始统计今天的入学人数。
“五到十八岁的女子一共16名,十八岁以上的只有六名。”霜月说道。
其中有一个五个都是和苏佑关系不错的熟识。
“没关系,这才第一天,第二天的情况说不定会好很多。”苏佑温声宽慰众人,有二十多人己经算是个不错的开头。
不管这些人的父母出于什么打算,对这些女儿家来说,都不是坏事。
“大家今日都辛苦了,收拾好东西便去用饭吧。”苏佑帮忙收桌子,“刘婶她们己经做好了大餐,好好犒劳大家。”
“不辛苦,应该的。”霜月想上前帮苏佑一起抬桌案,就见苏佑撸起袖子,一个用力,轻轻松松搬起那张要两人抬的桌子,脚步轻快的进了院门。
那桌子是实木的,接近六尺长,得有一百多斤。
惠心惊讶:“夫人力气这么大?”
平日里看起来就是个娇娇软软的小姑娘,明眸皓齿的,没想到深藏不露啊。
凌秋目露赞赏:“练武奇才啊!”
霜月:“……”
她看了几人一眼,率先回过神:“好了,快干活。”
萧清和也搬了一张桌子走了,还有其他东西要搬呢。
一张桌子的重量对苏佑来说简简单单,平时在家有萧清和在,根本没需要她下力气的地方,偶尔也需要练练手。
苏佑干脆一口气把茶桌也搬了进去,勉强热身。
晚上,苏佑洗完澡坐在萧清和的书桌前,开始算账。
如今的书院,工作人员基本配备齐全,霜月她们带来的六匹马,也养在了之前用来给工人做饭堂的草棚内,充当马厩。
马儿太多,苏佑干脆请了两个马夫帮忙照料,平日若是有事外出,也能抽出一个人赶马车。
不过养马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,包括工资、日常采买等等,苏佑初步估算了一下,一年得差不多一千两银子。
今年人参灵芝挖得不少,一年的费用倒是够了,明年得加把劲,多上几次山才行。
虽然家里有存银,也不能坐吃山空。
“怎么又不擦头发?”
萧清和从盥洗室出来,就见苏佑只穿着里衣,外面披着一件外衫坐在椅子上,发尾的水珠滴落在衣服上,晕染出一片深色。
“你帮成擦。”苏佑放下笔,小跑到他身边抱住他的腰,软硬适中的肌肉手感极好,她忍不住悄悄摸了摸。
“行。”
萧清和眸色微暗,把她不安分的手拿下来握住,把人带到炕上坐着,转身拿过帕子熟练的给她擦头发。
苏佑找了个舒服的姿势坐着,一边问他:“明年收束脩的话,你说我们收多少银子比较合适?”
“若是书院学子不多,束脩不宜过高。”萧清和提出他的看法,“可视情况而定。”
手下的发丝光滑柔软如绸缎,还带着清甜的香气,萧清和轻嗅一口气,手指不自觉。
苏佑毫无所觉:“若是书院反响不错,我准备把束脩定在西两银子,这个价格,一般人家都给得起。”
普通人去城里做工,就算做力夫,一个月也能有差不多三两银子。
“若是家庭贫困者,根据实际情况,可以适当减少或免除束脩,这样一来,就算是贫苦人家也能让家中女儿来书院入学。”
苏佑补充道:“我还打算设立一个奖学金制度,在每次月考的前三名都有银子做奖励,文武皆可。”
从书院建成后,苏佑很多想法都让萧清和刮目相看,此次也不例外。
他嘴角微扬,目露赞赏:“佑娘思虑周全,此举不仅能鼓励学子,也能吸引更多人入学。”
那些认为女子读书无用的人,知道进书院还有银子赚时,想必定会改变看法。
“希望明日情况会好一些。”苏佑想到书院目前的情况,她的语气中带上一分惆怅。
之前不能在其他人面前表现出来,她心里其实也是有几分紧张的。
“别担心,慢慢来。”萧清和在她蓬松柔软的头顶揉了一把,“差不多了,等一会儿干了再睡。”
“行。”瞧着他始终淡然沉稳如泰山的样子,苏佑心中也安稳不少。
她正准备说点什么,身后一道温热的胸膛贴了过来,她未出口的话全都消散在他灼热的气息里。
“现在,我们做点别的。”
苏佑意识沉沦前,只听他低沉性感的声线在她耳边呢喃。
至于做什么……不言而喻。
……
翌日早晨,苏佑忍着腰酸和萧清和一起去到了书院。
她本想帮着其他人一起布置,萧清和搬来一把椅子过来,把人按在椅背上:“坐会儿,我来。”
此刻太阳还未出来,空气中带着丝丝凉意,萧清和又去端来一杯热茶,让她拿着暖手。
温暖的热度从手心传来,在这寒意初现的深秋早晨,颇为熨帖。
苏佑这会儿确实腰酸,干脆坐在椅子上,瞧着他们干活。
刚过辰时,远远就能看到村道上有驴车过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