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佑召集了所有人,朗声宣布:“书院定在这个月二十一正式入学,还得麻烦大家回去和亲朋好友宣传一番。”
“我们书院第一年入学的学生一律不收取束脩,名额有限,五岁以上皆可,让家中有女儿者、或想读书识字的妇女一律皆可前来。”
“这么说,我也能来?”刘氏第一个出声。
苏佑微笑:“当然。”
“那怎么好意思。”刘氏老脸一红,她都一把年纪了,跟小娃娃一起读书像什么样。
她和苏佑保证:“我今天回去就和村里人好好说说,我表妹家正好有女儿呢。”
“我也是,咱学院可不是普通学堂,不来日后指定有他们后悔的。”另一个和刘氏一起做饭的妇人附和出声。
她己经听赵耕耘和老李头说了,那日来的六个姑娘可是来自京城,带来的书都都装满了足足三个马车,还是京城的什么将军、大官送的。
那两人就是之前来村里的、萧清和的朋友呢,书院有大人物撑腰,送女儿过来念书,说出去都有面儿。
就算和县学比,他们书院也不输底气,他们大丰村现在是出息了!
“夫人,可有需要我们做什么?”霜月出声问道,其他人也都看向她。
苏佑笑了笑:“明日去城里印刷坊单,大家若是愿意,可一同前去,分发到城中各处。”
“好。”众人纷纷答应。
第二日上午,一行人驾着两辆马车去了城里,两百份传单一人领了一部分,不管有没有发完,午时到城里的汇珍楼汇合。
苏佑和萧清和负责的那条街,离杨家很近,正巧送到了出去给人送酒回家的苏大姑。
苏大姑瞧见二人手里的传单,好奇的问:“佑娘,清和,你们这是做什么呢?”
苏佑塞了一张传单给她:“书院还有几天就开业了,我们来城里宣传,大姑你也拿去瞧瞧。”
“还挺快,改天问一定去瞧一瞧。”苏大姑看了看传单上的内容,她认得的字有限,不太能看懂全部内容,“可需要帮忙,正好丽娘在家,我让她过去帮着你干活,做什么都行。”
“不用干活,不过丽娘若是想习武或者念书,都可以来书院,不收束脩。”苏佑朝苏大姑笑了笑,“您也可以回去和左邻右舍都宣传宣传,有意愿的女儿家都能来。”
“好,一定。”苏大姑连连答应,几人又聊了几句,苏大姑便告辞回家。
两人发坊单的举动吸引了不少路人,听说是招收女子的学院,好奇围观的妇人越来越多。
询问具体情况的人也不少,比如是不是真的不要银子?书院在什么位置?几岁能上?太远了怎么办?等等一系列问题,苏佑都耐心的一一解答。
听到夫子是京城来的之后,围观的人对这新书院的可信度增加不少,不少人表示过两日就去瞧瞧。
苏佑纷纷表示欢迎。
大家七嘴八舌,等发完传单,送走围观的人,苏佑只觉得嘴皮子都快冒烟了。
萧清和虽在她旁边,许是他身材高大,又没有太多表情,相比之下,看起来随和的苏佑更好接近,大家有问题都问她。
不过对于书院,路人有感兴趣的,也有泼冷水的,反应不一,到时候的入学情况还真不好说。
万事开头难,一切都会好起来的,苏佑倒不是特别担心。
到汇珍楼门口时,其他人也陆陆续续到了,传单也全都分发了出去。
苏佑和萧清和做东,请大家一起吃了一顿饭,下午回到书院后,还有一件大事——上牌匾。
整块牌匾都采用紫檀木制作而成,“翰武书院”西个大字由萧清和精心书写,再雕刻而成。
一笔一划都大气磅礴,笔锋遒劲伶俐,气势非凡。
萧清和与赵耕耘搭着梯子,把牌匾挂到书院大门正中间,落成那刻,围观的众人忍不住拍手叫好。
在正式开学前,还得把课表和教学安排准备出来。
霜月是校医,不参与教学,苏佑有意让她做书院山长,负责管理书院事务。
其他五人,两人负责教文,两人负责教学生习武,其中凌秋文武双全,两者皆可,苏佑让她负责轮班,或其他人有事儿时代课。
来书院的学生,读书识字是必修课,至于武术,也会一周安排几节基础课,类似现代的体育课,主打一个强身健体。
若是乐意习武,就会调整课程安排,分成两个班上课。
其中5到15岁的孩子分为一类,15岁以上的女子分为另一类,分开教学。
至于学习时间,苏佑采取现代的上五休二制,一节课半个时辰,早八晚五,一个时辰午休。
“你们可有什么异议或想法,尽管提出来,我再修改。”苏佑问霜月她们。
萧清和在苏佑旁边,负责记录她们讨论之后的安排,充当会议记录员,并不干涉。
苏佑让他记录的原因,还是因为她的字实在难看,作为一个书院创办人之一,狗爬似的字实在拿不出手,只好让萧清和代劳。
霜月摇摇头:“夫人思虑周全,霜月谨遵夫人安排。”
其他人也纷纷附和。
苏佑知道她们是看在云丹和萧清和的面子上,才对她唯命是从,不由得放缓了声线:
“我也是头一遭办书院,若有不当之处大家尽管指出,过几日书院开业,或许会有许多问题,届时还得辛苦大家。”
“放心吧夫人,我等一定尽心尽职。”霜月语气认真。
她们都是云丹将军从战场带回来的孤女,承蒙将军照顾,她们得以保全性命,又学了身本事有自保之力。
这次云丹自请前往边关,她们原本也想跟着前去,却被将军安排到了这里。
一开始几人多少有些不愿,但被将军开解一番后,才明白了她们此行的意义同样重大。
作为大安第一所招收平民女子的书院,不仅习文也能学武,此举无异于给了普通女子立身自保的机会。
她们都是经历过战争残酷的人,知道能学武保命有多难得。
若是能让越来越多女子自立自强,何尝不是大功一件。
苏佑此举大义,她们心中对她也很敬佩。
其他人也都应和一声,为西日后的入学做准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