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家的路上,萧清和一首注意着苏佑脸上的神色,最终温声问:“想吃什么?我给你做。”
“红烧排骨。”苏佑毫不犹豫的报菜名。
萧清和:“好。”
今天这事对苏佑来说,称得上大喜事一件,到家之后,她该干什么干什么,心情愉悦。
倒是萧清和,吃饭时一首给他夹菜,似乎很担心她,怕她不开心。
晚上也做了苏佑喜欢的栗子炖鸡,洗澡时破天荒的单纯给她搓背,什么都没做。
萧清和这人,虽然话不多,但行为上实打实的关心人,体贴的让苏佑有些触动。
腊月二十那天,苏佑和萧清和一起去城里赶集,他们定制的过年冬衣己经完成,可以拿回家。
除此之外,还得买些过年用的东西,花生瓜子和糖都是必备,还有祭祖和祭灶用的香烛之物,写春联用的红纸,新的窗户纸。
至于新鲜肉菜之类的,腊月二十五是今年最后一个集市,再买也不迟。
前些天又下了一场雪,气温下降几度,这几天苏佑都窝在炉火边看话本。
等到腊月二十三,就是一年一度的祭灶之日。
苏佑小时候农村己经不太讲究这些,但古代对祭灶仪式颇为看重,她也选择尊重传统。
祭灶需要给灶王爷准备糖瓜、糖果这些贡品,并且把旧神像烧掉,寓意送灶王爷到达天庭,等除夕夜再设新神像。
有的地方更有“女不祭灶”的说法,不过萧清和显然不讲究也不信这些。
祭灶完成,第二天就可以开始打扫卫生。
这年头没有玻璃,窗户都是糊的一层纸,到年关就得重新糊一层。
把原来那层仔细撕下来,用小铲子把上面粘着的残留浆糊铲掉,再把大小合适的新纸糊上浆糊,黏上去,就差不多了。
浆糊是用面粉加水烧热做的,黏性很强,简单实用。
至于打扫卫生,苏佑也是爱干净的人,加上还有萧清和在,家里的卫生更是没得说,除了一些死角的灰尘蜘蛛网,和墙角的青苔,基本没什么要做的。
他们家的院子虽然很大,但苏佑总觉得太空了些,她准备等年后去买些花和果树种在院子里。
腊月二十五,萧清和一个人去集市,家里的两只野猪崽儿喂了好几个月也长大不少,一只留自己吃,另一只他带去城里卖掉。
等萧清和回来时,还带了两尾鱼。
都是草鱼,一条能有六、七斤。
平时集市上也有卖鱼的,不过都是小鱼。
“这鱼倒是不错,我们中午吃酸菜鱼,剩下一条冻起来过年吃,怎么样?”苏佑提议。
她用白菜做的酸菜,不仅炖粉条不错,炖肉也行,煮鱼更好。
“行。”在吃食上,萧清和一向都听她的,“我去处理。”
现在外面己经上冻,估摸着得有零下十多度,食物都放在院里一口石缸里,堪称天然冰箱。
萧清和给鱼刮鳞去内脏,苏佑则准备配料。
萧清和刀功好,苏佑稍微指点他一下,他就能把鱼肉片成大小一致的薄片,顺便还把鱼骨头也改刀成小块。
萧师傅切完肉,剩下的工作就得交给苏大厨了。
鱼肉和鱼骨都先用胡椒粉、盐和料酒揉搓一下,在用清水冲洗,洗去粘液,这样处理过的鱼肉腥味会降到最小。
把鱼肉晾干水分后,加少许盐、胡椒粉、一个蛋清和葱姜水往一个方向搅拌均匀,最后加入适量红薯淀粉,腌制一刻钟左右更入味。
鱼骨头除了不放鸡蛋清之外,其他照放,同样腌制一刻钟后,就可以起锅烧油。
植物油里加一勺猪油,能去腥增香。
等油热,把鱼头等一些大骨头放进锅里煎,差不多之后放入姜、蒜和酸菜炒香,加入开水和其他鱼骨炖煮。
等汤色变得奶白,就可放入鱼肉,等锅里再次煮开,便盛到碗里,表面撒上花椒和葱花,淋上热油即可。
一道没有辣椒的酸菜鱼就完成了,虽然和苏佑在现代吃的差点味道,但现在的食材都是纯天然无污染,别有一番风味。
就着这一大海碗酸菜鱼,苏佑吃了满满一碗饭,又喝了一碗汤,至于剩下的全都被萧清和包圆了。
不得不提一句萧清和的另一个优点,那就是不挑食,吃饭贼香,每次看他吃饭也能勾起她的食欲。
腊月二十六,天气放晴,苏佑准备做些年糕。
大丰村有自己做年糕的传统,萧家也有一个石臼和石锤,不过放在杂物房里,积了一层灰。
糯米是在镇上买的,一共五斤,需要提前泡一晚上,才能上锅蒸。
苏佑让萧清和把石臼搬出来,在院里清洗干净。
第二天早晨,萧清和起床时就把糯米用木桶蒸上,等苏佑吃完早饭,糯米己经熟了。
趁热把糯米倒进石臼里,萧清和负责抡石锤,苏佑负责给糯米翻面。
打年糕需要边打边沾水翻动,不然只会越打越黏。
这是一项力气活,不过交给萧清和不在话下,有他在家,家里的体力活根本用不上苏佑。
打上几千下,原本颗颗分明的糯米变成了黏糊糊的一整块,拉丝都能有一米多长,这样就算成功了。
苏佑揪下来一小块尝尝鲜,又喂了一块给萧清和。
年糕入口还是热的,口感软糯有嚼劲,米香浓郁,还带着淡淡的甜,越嚼越香。
“好吃!辛苦你了夫君。”苏佑用袖子擦了擦萧清和额头上的汗,“你觉得味道如何?”
“不错。”萧清和弯了弯嘴角,这点运动量对他来说不算什么。
接下来把年糕分成大小差不多的小块,搓成条,按压进苏佑特意买的小鱼模具里,晾干定型即可。
五斤糯米收获了大概六斤多年糕,可以用来涮火锅、炒、煎、炸,还能用来烤着吃,也是一道不错的美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