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丫心中疑惑解了,她赶紧拉着李梦问道:“现在你哥知道没?他知不知道是冤枉了我?”
“我今天来找你就是为了这个事情,你现在拿着书回家让我哥看一眼,你俩之间的误会也就解除了。”李梦边说边把书塞进了二丫的手里。
二丫有些犹豫,她没忘了,自已母亲说过,一定要等李成来接才行。
说是这样随便回去,人家会觉得她这人太容易拿捏,从此以后就不重视了。
“我…今天不回去了。”
“为什么呀?都已经知道是误会了,难道你不想跟我哥好好在一起?”李梦疑惑道。
“不…不是,是我…”二丫支支吾吾的,不知如何向李梦解释。
正在这时赵玉华进来了,她猛的把竹筐扔到门边冷声道:“我们家二丫要在娘家住两天,你先回去吧。”
“婶,这是何必呢?我嫂子跟我哥之间也没有什么大的矛盾,只是一些误会而已”李梦站起身来,试图说服赵玉华。
可赵玉华如果那么好被说服,她就不是李家沟第一泼妇了。
只见她斜睨了李梦一眼,嘲讽道:“你这个做小姑子的,管的未免太多了。”
李梦被噎住,她没想到二丫娘竟然把矛头对了她,真是无差别攻击。
“婶儿,您别误会,我就是…”
“好啦,这件事情你不用管,回去通知一声李成,让他亲自来接!”赵玉华挥了挥手,示意李梦不必再多说。
“那…嫂子要不我先回去了,改天再来看你。”事已至此,李梦好像也做不了什么。
她总不能当场鼓动二丫强拧着母亲跟自已走,那不成了挑拨人家母女关系的坏人了吗?
二丫见李梦真的要走,有些着急:“先别走啊,再坐会儿!”
她心里是想跟着李梦回自已家的,但又生怕自已真的像母亲说的回去以后就不被重视了,所以心里正在天人交战。
赵玉华看出自已闺女的心中所想,恨恨的在二丫的胳膊上拧了一把:“还坐什么坐?人家李梦也成家的人,难道就没有自已的事情了嘛?”
二丫疼的哎呦一声,地下头不敢再说话。
都到了这一步,李梦自然也没有待下去的必要,她向二丫母女打了声招呼就转身出了门。
该做的事情李梦已经做了,如果是继续再劝说,恐怕就真成了多管闲事的外人嫌了。
回到家以后,李梦第一件事就是喂兔子。
听马寡妇说,这兔子大约半年就能交配,然后就能生小兔子了。
郑秀英从门外进来看了一眼,阴阳怪气的说道:“地里没活儿了,就以为没有事情干了?该到时候钠鞋底子了,要不然冬天做鞋的时候用什么?”
“我不会做,到时候买鞋底子去。”李梦头都没抬,淡淡回答道。
乡下人做鞋子一般都是把不穿了棉布衣服一块块剪开,然后用玉米糊糊一层层的粘在一起。
晾干了以后再用剪刀顺着鞋样剪开,最后再用粗粗的麻绳纳鞋底。
但这活儿极为费功夫,有的手头慢的,一冬天也做不了几只。
因此现在很多人都已经不动手自已做了,而是去集上买那些泡沫鞋底的成品,拿回来可以直接做。
泡沫鞋底价格不高,还省去了很多力气。
李梦前面十几年都在读书,家里也没有年长的女性,她怎么可能会做?
一直都是哥哥摸索着买鞋底回来,请马寡妇给他们兄妹做的。
李梦自已能单独做一双鞋已经很不错了,让她纳鞋底,这不是强人所难吗?
一听说李梦要买鞋底去,郑秀英顿时来了气:“钱是花不完了吗?冬天有的是功夫,到时候闲着做什么去?”
李梦可以为了哥哥在赵玉华面前低头,可不代表会忍受郑秀英的无理取闹。
她站起身来反驳道:“我再说一次,没有花你儿子的钱。冬天的时间就不是时间了吗?时间难道不值钱吗?”
“庄稼人妇女的功夫值什么钱?难道你还能赚钱是怎么的?”郑秀英不屑冷哼道。
“我怎么就不能赚钱了?这些兔子以后都是可以赚钱的。”李梦指了指身后的木箱。
两只兔子已经长成了半大兔子的模样。
按照马寡妇说的,李梦养的很精心仔细,所以兔子长得肥头大耳的,看上去也很是喜人。
郑秀英却笑了,她认为李梦是在痴人说梦。
“就凭这两只小畜生,能赚什么钱?这年头谁家舍得买兔子肉吃?”
李梦不想和她废话,摇了摇头搬着木箱进了自已的房间。
郑秀英弄了个没脸,狠狠朝李梦的屋子翻了个白眼:“真的是异想天开!会认两个字,就以为自已多了不起了!”
婆媳俩关系一直不咸不淡的。
郑秀英自知拿捏不了李梦,李梦也不想搭理她。
两人除了下地干活儿会合作一下,平时吃饭都很少沟通,算是井水不犯河水。
“老杨头,你儿子从部队来信啦!老杨头儿,你儿子从部队来信了!”
一声清脆的大喇叭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,整个李家沟村都听到了。
大家纷纷感叹,这老杨头儿也算是命好,大概率他儿子又给他邮钱来了。
此时的老杨头儿正在给自已的另一名粉丝——鹏鹏,讲解老红军抗战的故事。
他耳朵聋,并没有第一时间听到大喇叭的喊声,而是鹏鹏听到了。
“村长,大喇叭喊你呢!”鹏鹏指了指村长家的方向。
老杨头儿这才放下手里的书本,有些匆忙走到院子里。
他竖起耳朵使劲朝村长家方向伸脖子,果然听到了,老杨头儿立刻喜笑颜开。
“我家志强就是有本事,又让他爹在村里露脸了!”
回到屋里,老杨头儿又穿上了他那套西装,戴上了小帽儿。
然后还不忘把他儿子寄回来的军功章塞进了口袋里,最后照了照镜子,这才满意的点点头。
鹏鹏愣愣的看着这一切,似乎没反应过来,老杨头儿要去做什么。
这孩子今年已经15了。
但小时候发高烧导致智商一直没有发育,所以停留在孩童阶段,对大人的话有些反应不过来。
老杨头儿看了他一眼打开旁边的板柜,拿出一袋大米花来:“这是给小春丫头留的,今天就给你吃了。”